附件9:
2016柳州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评分标准
点击下载查看:
柳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学科说明
八、题型示例
生 物
(闭卷笔答,地理、生物共120分钟,生物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卡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C (容易题,了解)
A.珊瑚 B.机器人 C.生石花 D.钟乳石
2.柑橘果实中有一些“筋络”,这些“筋络”属于 C(容易题,了解)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营养组织
3.小华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了一些低矮弱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叶和假根,据此推测,这些植物可能是 B(容易题,了解)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4.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中等题,理解)
A.草→兔→鹰 B.鼠→蛇→鹰
C.阳光→草→牛→虎 D.蛇→青蛙→昆虫→草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D(中等题,理解)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
C.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6.小丽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看到了如图1所示的物像,若要使视野中甲细胞的物像变大,应首先 D (中等题,理解)
A.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变亮
B.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C.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7.丝瓜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花中没有的结构是 D(容易题,了解)
A.柱头 B.花柱 C.子房 D.花药
8.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D(容易题,了解)
A.管壁较厚 B.管壁较薄
C.血液流向心脏 D.红细胞单行通过
9.下列食物有助于预防夜盲症的是 B (中等题,理解)
A.海带 B.胡萝卜 C.紫菜 D.白菜
10.深吸一口气时,膈肌和膈顶部的活动状态如图2所示,
则 A(中等题,理解)
A.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B.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
C.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D.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11.体循环中,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时,会把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此时血液的变化是 B(难题,理解)
A.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多 D.二氧化碳、废物等含量减少
12.图3所示是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其中
①、③分别表示的是细胞的 B(中等题,理解)
A.分化、分裂
B.分裂、分化
C.分裂、生长
D.分化、生长
13.下列反射与膝跳反射的类型相同的是 B(容易题,了解)
A.望梅止渴 B.眨眼反射 C.鹦鹉学舌 D.老马识途
14.广西北海市涠洲岛附近海域有许多珊瑚礁,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堆积而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B(容易题,了解)
A.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有肛门 B.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D.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15.根据小明的眼球成像图(图4),小华做出如下解释,
不正确的是 C(中等题,理解)
A.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的前方
B.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
C.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D.物体反射光依次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
16.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A(中等题,理解)
A.水和无机盐 B.水和有机物 C.水和维生素 D.微生物和无机盐
17.与蝾螈相比,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最重要的原因是 D(容易题,了解)
A.体表干燥 B.能在陆地上爬行
C.体温不恒定 D.生殖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18.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容易题,了解)
A.不能独立生活 B.体积比细菌小得多
C.具有细胞结构 D.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19.1982年美国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这项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这项研究是利用了 A (容易题,了解)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20.根据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图5中甲、乙、丙依次代表 C(中等题,理解)
A.基因、DNA、染色体 B.基因、染色体、DNA
C.染色体、DNA、基因 D.染色体、基因、DNA
21.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很多致病细菌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抗生素 A(难题,应用)
A.对致病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 B.用量不够,细菌仍能正常繁殖
C.使致病细菌不断产生新的变异 D.使致病细菌的生存斗争能力大大增强
22.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遭遇龙卷风翻沉。搜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溺水者”采取了心肺复苏法进行急救。下列不属于科学施救方法的是 C(中等题,理解)
A.施救前先判断溺水者有无呼吸和意识
B.进行人工呼吸前需确保溺水者呼吸道通畅
C.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速度保持每分钟至少50次
D.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操作的比例是30∶2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容易题,了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征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24.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已致多人感染,该病临床表现与“非典”极为相似,致病病毒同属“冠状病毒”。请判断MERS病毒属于 A(容易题,了解)
A.病原体 B.传染源 C.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
25.宋朝真宗时期,我国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接种的“痘浆”、人体产生的免疫分别是 B (中等题,理解)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26.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人群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幼儿园对餐具、玩具等物品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这一措施属于 D (中等题,理解)
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28.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是D(容易题,了解)
A.白细胞吞噬病菌 B.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C.泪液和唾液杀菌 D.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28.图6是藿香正气胶囊的部分用药说明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容易题,了解)
A.此药用于治疗肺炎
B.这是一种非处方药
C.此药现已过了保质期
D.每日用药量不能超过4粒
29.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B(容易题,了解)
A.一条X染色体 B.两条X染色体
C.一条Y染色体 D.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
30.剪取“绿萝”的一段枝条,把带有“节”的部位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节”的部位生根而使该枝条成活。这种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叫 C(容易题,了解)
A.组织培养 B.有性生殖 C.扦插 D.嫁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识图填空 (空1分,共20分) 提示:[ ]内填图中编号, 上填写恰当文字。
备注:此题无标识的空,难度均为容易题,属于了解层次
31.(6分)31.《舌尖上的中国》使柳州的螺蛳粉更为出名,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都对螺蛳粉情有独钟。请据图7回答:
⑴米粉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最终在[ ]
内被消化。
⑵螺蛳粉的汤上往往有一层油,喝下汤后,这层油先
被 中 分泌的胆汁变成微小的颗粒。
⑶螺蛳肉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 ,该物质开始被消
化的部位是[ 中 ],最终被分解为 中 。
【答案】(6分 每空1分)
(1)⑥ 小肠
(2)肝脏
(3)蛋白质 ④ 氨基酸
32.(6分)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的“划桨”动作主要由上肢的运动变化来完成,请据图填空。
(1)图8中甲所示为 状态(填“屈肘”或“伸肘”)。
(2)图中A肌肉名称是 。
(3)从图中的甲转变为乙,[ ] 肌肉收缩。
(4)参赛队员的“划桨”动作是通过骨骼肌牵动骨绕 活动来完成的。
(5)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听从号令能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这属于 行为。
【答案】(6分 每空1分)
(1)屈肘
(2)肱二头肌
(3)B 肱三头肌 (两空顺序颠倒不得分)
(4)关节
(5)学习(或后天性)
33.(8分)孟德尔做了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杂交实验如图9所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据图填空。
(1)圆粒和皱粒是一对 ,其中,
隐性性状是 。
(2)第一代圆粒的生殖细胞含有A基因;
第二代圆粒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
基因,有的含有 基因。
(3)第二代都是圆粒,后代却出现皱粒,
这种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
。这种现象是由 的变
化引起的,是可遗传的。
(4)第三代圆粒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中 ,在第三代所有个体中,圆粒出现的机会大约
是 难 。
【答案】(8分 每空一分)
(1)相对性状 皱粒
(2)A a (两空顺序颠倒可得分)
(3)变异 遗传物质
(4)AA或Aa(缺一不得分,“或”答成“和”不得分) 75%(或3/4)
三、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0分)
34. (5分)我市某校生物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准备三个同样的烧杯,分别编号1、2、3。
②每个烧杯中分别均匀撒入20粒干燥的绿豆种子。
③进行如下处理:
环境条件: 25℃,光照 25℃,光照 5℃,光照
(1)每个烧杯中均放有2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
(2)为了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号和 中 号作为对照实验。
(3)若要探究“光照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在以上原有实验的基础上,需要新增一组
实验进行比较,该组实验设置的环境条件是适量水、 难 和 难 。
【答案】(5分 每空一分)
⑴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⑵ 1 2
⑶ 25℃ 遮光(或黑暗)
35.(5分)为了提高同学们爱护环境、关爱自身健康的科学素养,老师指导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问题】教室的空气中是否分布有细菌和真菌?
【实验假设】教室的空气中分布有细菌和真菌。
【实验步骤】
培养皿
步骤 1号 2号
1 在标记了1号、2号的培养皿中分别装入配制好的、等量的同种培养基。
2 将1号、2号培养皿进行某项处理后加盖密封,冷却,备用。
3 开盖后暴露在教室的空气中5~10分钟。 不做任何处理。
4 将1号、2号培养皿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 观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并记录。
请根据上述探究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 、有机物等。因此,在培养细菌或真菌时,首先应配制含有 难 的培养基。
(2)为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表中步骤2应进行的“某项处理”是 中 。
(3)步骤3处理,相当于培养细菌或真菌方法中的 。
(4)预期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有菌落出现的是 号培养皿。
【答案】(5分 每空一分)
(1)温度 营养物质
(2)高温灭菌
(3)接种
(4)1